Page 70 - 钒钛标准之声(2022年 第2期)
P. 70
八、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加强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能源互
联网、时空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升级等方面标准研制。
积极发展创新基础设施标准。遴选一批发展基础好、引领作用突出的城市,开展
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孵化应用。推进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推动融合基础设施标准
研制实施。〔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市
场监管总局(标准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出台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
量体系实施方案。强化各领域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组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
总体组。加快完善碳达峰基础通用标准,升级一批重点行业能耗限额、重点用能产
品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制定
地区、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
气体排放标准。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建设,完善风电、光伏、输配电、储能、
氢能、先进核电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
与封存标准。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试点。分类建立绿色公共机构建设及评价
标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中央网信办、工业和
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国管局等按
职责分工负责〕
十、完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质量和风险管控标准,
制修订一批生态系统环境观测与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
沙冰整体观测、保护和系统修复领域标准研制,构建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标准
体系、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生物安全
评价、生态状况监测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生态风险评估预警、生态系统
服务等领域标准制定。完善绿色产品标准。构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生态保
护红线标准体系。〔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
局、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水平。加快制定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
技术标准。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登记、评价、评估、监测等系列标准。加
大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耕地资源治理分类相关标准制修订力度。加强水资源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