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钒钛标准之声(2022年 第2期)
P. 34
1.1 钛金属产业链产品生产工艺如下 针对高钛型高炉渣中钛资源回收利用,
(1)钛原料 攀钢首创并建立了高钛型高炉渣高温
钛原料主要分为硫酸法钛原料和 碳化-低温氯化生产四氯化钛经济提
氯化法钛原料。硫酸法钛原料包括钛 取工艺技术体系,已通过中试及示范
精矿(砂矿和岩矿)、酸溶性钛渣, 线规模验证,高炉渣中钛资源回收率
其中:钛精矿岩矿主要是以钒钛磁铁 达到 65.8%。
矿选铁尾矿为原料,通过“磁选-浮选” (2)海绵钛产品
工艺流程得到,TiO 2 含量 47%左右,典 根据钛原料、产品定位等差异,
型生产技术代表为攀钢,目前已实现 各生产企业采用不同的氯化、精制、
选铁尾矿中粗粒级、细粒级、微细粒 还蒸工艺路线。美国、日本主要以天
级钛铁矿的回收利用,回收率达到 52%。 然金红石、人造金红石、高钛渣为原
酸溶性钛渣是以钛精矿为原料通过电 料,采用沸腾氯化(氯化炉 Φ3.05m~
炉熔炼得到,TiO 2 含量 74%左右,典型 Φ5m)-矿物油除钒-倒 U 型炉(单炉
生产技术代表包括加拿大 QIT、攀钢等。 产能 10~13 t)还原蒸馏工艺生产海
氯化法钛原料包括天然金红石、高钛 绵钛,整体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及稳
渣、钛砂矿或人造金红石等,其中高 定性好,产品满足航空航天等高端领
钛渣是以优质砂矿为原料通过电炉冶 域要求。俄罗斯等前独联体国家主要
炼得到,TiO 2 含量 85%以上,典型生产 以本国钛铁矿生产的钛渣为原料,采
技术代表为南非 RBM、挪威 TINFOS; 用熔盐氯化(Φ5m)-铝粉除钒-I 型炉
人造金红石是以钛精矿或酸溶性钛渣 还原蒸馏工艺生产海绵钛,以俄罗斯
AVISMA 为代表,技术先进,产品质量
为原料通过焙烧-酸浸改性制备,TiO 2
含量 88%以上,典型生产技术代表为澳 和稳定性好,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
大利亚 ILUKA。 民航客机等高端领域。中国的海绵钛
钛精矿岩矿主要伴生在钒钛磁铁 生产原料主要以由钛铁矿生产的钛渣、
矿中,通过钒钛磁铁矿选别、钒钛铁 进口人造金红石、进口高钛渣为主,
精矿高炉-转炉冶金分离、选铁尾矿选 生产工艺有两条:一是以国内钛精矿
别回收钛精矿流程,目前以攀钢为代 冶炼的钛渣为原料,采用熔盐氯化-铝
表的工业实践表明,原矿中约 50%的钛 粉除钒-I 型炉还原蒸馏生产海绵钛;
资源随高炉流程进入高钛型高炉渣。 二是以进口高钛渣、金红石为原料,